现在,有二艘德军战列舰投了战斗,且军已经判断了其型号。在此情况下,八艘军战列舰分成了二个战队,分别对付二艘威胁最大的“德意志”级战列舰。照最常规的战术,只要打掉了二艘“德意志”级战列舰,收拾另外六艘战列舰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面对开火还击的德国战舰,军第四齐的效果稍微好了一。
包重要的是,在军舰队打了三急促齐之后,德意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并没有开火还击。
如果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则至少有五枚炮弹命中“德意志”号,结果是“德意志”号遭到重创。如果运气再好,打中了“德意志”号的关键位,那么这艘庞大的战列舰就很有可能被击沉。
包重要的是,中弹位在舰桥的正面。
三齐,一共发了二百七十余枚穿甲弹,结果只有一枚命中!
万幸的是“德意志”号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厚达四百八十毫米,且有一定的倾角。这个厚度甚至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还多了三十毫米,而且采用的是德国生产的度装甲钢。
炮塔内的数十名官兵中,只有距离命中最近的二人阵亡,其他都只负了轻伤。另外,炮塔的主要机构没有受损,距离命中最远的左侧主炮还能继续使用,另外二门主炮也在行急抢修之后投了战斗。
当时“德意志”号的二副还没有站到指挥岗位上去,还击行动是炮手自发的。虽然这有背德国海军的军法,但是这些炮手的自发行动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千万别小看这百分之几的差距。
此时,到惊讶的肯定有军指挥官米切尔中将。
只是,二艘德军战列舰的还击并不猛烈,甚至没有多少章法。“德意志”号瞄准的是军一号主力舰,而向右错开的“日耳曼”号瞄准的则是距离其最近的军四号主力舰。另外,跟在后面的“俾斯麦”号与“提尔茨”号因为界受到阻挡,且其主炮的远程战能力并不怎么样,也就没有参加炮战。落在更后面的四艘意大利战列舰更是“无动于衷”当时意大利战列舰上的炮手恐怕连敌人在哪里都没有看清楚呢。
。
打了第四齐之后,米切尔迅速调整了战秩序。
理说,在已经战之后,德意舰队必须转向。如果打算与军舰队决战,就应该左转,到相同的航向上。如果不打算与军舰队决战,则应该右转,拉开战距离,然后继续右转,同时加速离开战场。
结果,厚达四百八十毫米的度装甲钢是扛住了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的轰击。
只是,军的炮击命中率确实不敢恭维,除了第一齐收获了一个“运气战果”之外,在接下来的二齐中,竟然无一命中!
毕竟,在近距离炮战中,主炮炮塔是首要打击对象,而主炮炮塔正面装甲中弹的概率比其他位了许多。加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就提了主炮炮塔的生存机会,也就提了战舰的战斗力。
随着“德意志”号开火,已经错开了队列的“日耳曼”号也开火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当然,米切尔不会手。
至少,米切尔很清楚谁的威胁大,谁的威胁小。
直到十一二十五分,军准备第四齐的时候“德意志”号才仓促开火还击。
也就是说“日耳曼”号上的了望员只看到了发生在“德意志”号舰桥位置的爆炸,而没有看清楚爆炸的准确位置。因此,在无法与“德意志”号联系上的时候“日耳曼”号的舰长本无法确定舰队司令官是否已经失去了指挥能力,也就不能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战术决策。
最初的时候,这一设计变动完全是据德国海军以往的实战经验的。
可是,德意舰队既没有转向,也没有变速,仍然在向军舰队近。
连百分只零五都不到的命中率,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夸奖的。在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换成以前的军舰队,命中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一,甚至会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左右;如果换成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命中率肯定在百分之三以上,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左右。
从二号主力舰,即“康涅狄格”号(BB90,与第二批次的“南达科他”级首舰,即BB65战列舰同名)上打的一枚穿甲弹击中了“德意志”号A炮塔的正面装甲,并且发生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