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面积为2615万公顷,木材总蓄积量3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木质优良,是造船、
架桥、建筑、军用的优质材料。
东北的铁路、公路运输较为发达。当时铁路有1,4万公里占全国铁路全长1/2以上:公路有10,8万公里,几乎占全国公路的5
0%。
东北南临黄海、渤海,港湾众多有大连、旅顺、安东(今丹东)、营、葫芦岛等优良港。还有黑龙江、松江、乌苏里江、
辽河及其支,河织、航运贯通。关东的经济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看,关东的北面是苏联。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和朝鲜为邻,南面的辽东半岛同山东半岛的胶东解放区隔海相望,西南与冀辽解放区毗连。如果**控制关东,就将打破国民党军长期对关内各〖革〗命据地四面包围的局面,使之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一个〖革〗命的总据地,以支持关内各解放区的斗争,加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程。相反,如果东北地区为国民党所占据,关内各解放区就会于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不利的战略态势之中。所以,抗战胜利后的关东立刻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他们最先看到了东北地区背靠大的苏联,西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南与冀辽、华北据地连成一片,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和总据地这一步带有全局意义的好棋。因此如考察**〖中〗央抗战后期诸多决策,就可以发现军东北不是**〖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等政治局成晏向往已久的设想。
〖中〗国**在抗战中后期,就已考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东北的问题。1942年7月**和**曾在电报中探讨过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
1944年9月1日,刚刚担任〖中〗央城市工井委员会主任的**,提:“成立城市工作…,现在主要准备一批满洲工作。”
同年川月,**在**〖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曾说过:〖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到满洲去。
1945年4月,在苏日中立条约终止后不久,在百北原的**则更加关注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了。为此,他在批转给晋察冀分局的一项指示中说:苏联终止苏日中立条约表明,苏日战争爆发已经为期不远,远东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今后合盟军作战,将主要合苏联。现在即加行主力军、地方军的训练与扩大,以便能若主力,用于开辟东北。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会议上**在其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
5月,**在七大会议上又一次指:“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