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原来那样的脆弱了,发动机舱与机的距离也更近了,最重要的是,新的fi-103有了副翼,这意味着,他不会像原来的fi-103那样只能微小的航向矫正,足以180度转向,只要制导系统没问题。而且,他也不会在大风天气里被翻了,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为英吉利海峡那恶劣的天气原因导致发失败fi-103的总数一也不少。
冯-布劳恩首先尝试的就是将原本用在a-4c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到了新的fi-103上。由于原来的fi-103的制导系统主要是依靠压缩空气维持运转的,而新的制导系统主要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大空间节省了下来,因此额外添加的设备如无线电测向仪,信号接收天线,信号理什么的,基本上不需要重新设计弹只是重新设计了下电路图和设备结构图什么的就装了去,除此之外还在添加了足够多的炸药,还有分设置在设备中间的炸药,确保fi-103落地后可以将所有的设备摧毁。这就是fi-103b-1,但是在西多舍尔使用的却是第二个型号:fi-103c。
fi-103c使用的是和原来的fi-103原理相同的制导系统,只不过新的制导系统是在负责a-4导弹再段制导的惯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开发度很快,而且由于拆除掉了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因此战斗达到了990千克!在非洲西多舍尔截杀顿所带领的国第2军时,就被证明破坏力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预定的指标。威力是足够了,但是布劳恩没有搞清这fi-103为什么会毫无偏差的完的击中目标,决定将这次实验的结果作废,所以才迟迟没有向军备提批量生产的建议,事实证明布劳恩的这法是完全正确的。试想,如果德国如果真的在这时大规模的投产fi-103c,这些fi-103就会因为制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兼容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以及缺少对制导系统的计算参数的研究等问题而现大量的没有命中目标的问题,这无疑是对缺的战争资源的一严重的浪费。
刘七对这情况当然也十分清楚,毕竟自己的意识雷达不可能涵盖整个德军的战场。自己不可能每次都用意识雷达来导航fi-103来击中目标,还是得靠fi-103本备的度来打击目标才是正解。所以刘七在库尔斯克战场上也忍痛放弃了fi-103这一杀手锏,一切让冯-布劳恩自己主,慢慢测试第一个改型:安装有无线电测向仪的fi-103b。
虽说是让冯-布劳恩自己主,主这次的实战试验,但是他很清楚,与这次试验相比,刘七把它署在这里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他不懂军事,但是他也是思维能力很的人,在目前的态势图上他很清楚的发现,自己的这个发阵地所的位置,直接面向苏军正面,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fi-103b命中目标必须要一样东西: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没有的话它就会像无苍蝇一样一直飞下去,直到燃料耗尽自毁。但是通过实战行试验则可以更加完的测试fi-103的能,尤其是新设计的fi-103b-2,这也是他为什么答应来的原因。
新的fi-103b-2安装了西门公司提供的新型无线电测向仪,与fi-103b-1使用的无线电测向仪相比更加优秀。b-1型的天线一共有四,测量度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会不断提,但是由于飞弹一直在速移动,最后测得的最佳度也不过40米。虽然这个距离已经很好了,但是却有可能掠过目标,导致目标没有被彻底摧毁的情况发生,因此度更的无线电测向仪显得十分必要;新的无线电测向仪更加确,而且天线也拥有了自己的整罩,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天线对弹造成的影响。但是,使用新的无线电测向仪并不是换个设备就完了,虽然提供商可以尽可能将系统的与先前的通用,但多少也会有不同的地方,而这些又必须要对飞行控制系统作修改。如果是现代的那导弹的话,换个设备也许不需要调试对久,但是在二战时并不是,二战并没有那么先的可编程集成电路,每一个功能都需要事先设计,如果有变化,那就必须要重新设计,十分复杂,而实验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布置,模拟各各样的环境,对系统行测试,十分费时费力,还费钱。但是到了战场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