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如此,王以哲对军官的训练还是毫不松懈,他要去军官每天中午必一次训练,尤其是连长以下的军官必须认真执行,主要是训练刺杀技术以及制式战术动作。
杜长龄,字鹤年,曾担任过东北军卫队统代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他早年奉军,1923年东北讲武堂第四期毕业。在张学良、郭松龄的镇威军二、六旅任排连营长,1926年由张学良保送至日本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返回任东北军讲武堂教务主任,又被驻沈北大营的7旅旅长王以哲聘请。由于在第七旅开办的步兵研究班任教,教育效果显著,张学良对此多次赞许。很快就把杜长龄调走,到东北讲武堂任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班主任,专门为东北军培养尉校级军官。
第七旅各连都有骡三匹,铁车一辆,每月除拉运给养、草、料而外,就利用这批畜力耕作,并挑选会菜的士兵,组成一个“生产班”负责植蔬菜。
此外,王以哲还亲自编写“旅训”、“旅歌”和“士兵问答十二条”印
第七旅的各级军官的文化程度较,素质也较好。其中即有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等军学研究班、军官教育班、教导队等军事教育机关毕业的;也有不少是由日本步兵专门学校、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还有由英、、法各事学校毕业回国的,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为东北军其他各旅所不能比拟的。
了万一有外敌攻北大营,士兵作战时,蹲在树叉之间观察敌情和击而不被发现;这些树都是三棵树为一组,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每一组树又与另一组树彼此咬合相连,从而构成营区内天然的掩。
为了培养步兵研究班学员实兵指挥兼培养队的班长起见,又特别成立一个军士队,由各团营连挑选有文化的士兵120名参加。军士队队长最初由六二一团少校团附福源担任,以后换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李宝莲接任。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以哲在第七旅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东北军虽然很富裕,比如装备就要比许多中央军还要好,可是士兵的日常生活还和许多其它队一样,也是很清苦,队中甚至经常有逃兵现。
王以哲这个建议,为东北军培养了许多中级人才。学生队的学生有许多人后来考等军校、留学外国,一直在国民党队任职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后来成为中华民国海军一级上将的宋长志、陆军副总司令王多年、陆军总司令安澜等人。
王以哲除了积极改善官兵生活,狠抓队的技战术训练,还大力提升军官的素质。
此外,王以哲还聘任王维藩、镇夷、王肇治等军官兼任教官。他们有的是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对步兵有专门研究;有的由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如炮兵教官何宏远。
另外,还要求每连都要养猪,指定一名伙夫专负饲养,留待年节宰杀;平时挑大的也杀上一两的,改善士兵生活。这样既有油、可吃,又有充足的蔬菜,第七旅士兵的伙得到了很大改善。
对士兵的教育方面,王以哲也不放松,由旅司令参谋制定全年教育计划,发到各团及直属连,再由各团制定每周的学术科教育计划实施表,印发各营、连遵照实行。
王以哲率第七旅驻北大营后,见北大营围墙内外空地很多,为了改善队生活,就命令由旅内统一规划,把荒地分给各营、连,利用训练间隙,上白菜、萝卜、豆角、莴瓜一类的蔬菜。这样,既化了营区,又可以节约伙费,可以让士兵有更好的伙。
为了培养旅内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王以哲在第七旅内,还自行筹办一个步兵研究班,由各团ch调上尉以下的军官,作为期6个月的训练。并请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杜长龄负责主持。
王以哲虽然仅是第七旅旅长,可是他心中想的不仅仅是他的第七旅,他想的是整个东北军,他的所作所为更是如此,他也因此更受张学良重视,堪称张学良的绝对心腹。许多人都看得,假以时日,王以哲必然会成为东北军中权位仅次于张学良的第二人。
除了有这些额外补充,王以哲还再次重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克扣军饷,一经发现有克扣军饷者,一律枪决。因此,第七旅的伙在整个东北军中也是最好的。生活好了,自然也就不会再有逃兵,自北大营后,第七旅从没有过逃兵。
29年王以哲又向张学良建议成立东北学生队,队址最初在西下洼。以后讲武堂迁到东山嘴,学生队遂迁到原讲武堂旧址。王以哲派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汲绍刚为上校队长,每期招考年满16岁小毕业的学生500人队受训。教育内容以普通科学和军事学并举,三年毕业。学生队的学员毕业后,再讲武堂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