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农村没有幼儿圆,小学里有个学前班,也算是幼儿园了吧。但是只有满7岁的孩才能
幼儿园读书。看到弟弟如此的聪明与好学,爸爸决定提前送他
学。当幼儿园招生时,弟弟刚满6岁。当爸爸替弟弟报名时,小学的老师说什么也不同意,她说孩
太小了,她们也不好带的,再说了学校也不是专门给人看孩
的地方。见老师这么说,爸爸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回到家后带上弟弟又去了学校,因为爸爸知
弟弟一定会让老师们满意的。果不
爸所料,当招生的老师见到弟弟后,一下
就被弟弟给
引住了。弟弟那如数家珍般背颂着诗歌的模样,令老师们瞠目;他回答100以内加减运算的快速,更令老师们结
。面对这样的学生,谁也没有再说
不同意弟弟
学的话来。就这样弟弟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涯…
弟弟是他们班中最小的一个,在学习和其他方面虽然不是最好但却是优秀中的一个。在幼儿园里,弟弟其他方面的特长也得到了开发。在我们乡镇每年都会以各个小学为单位选派节目举行联会,届时在我们乡镇的礼堂举行,以前我读小学时便就参加过这样的联
会。弟弟读学前班的那一年,我村小学所选派的节目就是由他们幼儿园所表演的舞蹈。那时我已经是在镇上读初三了,当最初听说弟弟是主要伴舞儿童之一时,我觉得有
不敢相信。我总认为象弟弟那么小的孩
上台去表演肯定会怯场的,到他们开联
会的那天,我和几个同学特地跑到礼堂去看弟弟他们的节目。当时他们的节目是《血染的风采》那首歌,他们的老师在后台演唱,弟弟和另一个小女孩是主要的舞蹈演员,他们在前台表演。弟弟穿一
军装,有
英姿飒
的
觉。他扮演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勇于去牺牲的解放军,那个小女孩扮演的是一心支持丈夫工作的好军嫂。伴随着他们老师那
情的演唱,弟弟和那个小女孩把夫妻间那份真情以及勇于为祖国
贡献的那
无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也许弟弟天生就有那么一悟
,亦或是聪明吧。小弟在五岁时,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他张
就来,从来没有
过错。当和别人说起时,大家都不怎么相信。记得那时正赶上我家盖新房
,弟弟嘴甜又喜
闹,总
在那些为我家盖房的工人中钻来钻去,叔叔、大爷、哥哥的叫个不停,往往把那些人逗的哈哈大笑。当他们听我爸爸说弟弟能
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纷纷
题来考弟弟。弟弟对于这些考试一
都不在意,边玩泥块边回答,竟然一个也不错,所有的人无不树起了大拇指。
可的弟弟,不但记
好,悟
好,也很懂事。记得那是在夏季,中午
烈的
光炙烤着大地,即使什么也不
静静的坐在树
下,浑
照旧是粘呼呼的,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然而父亲呢,就是在这燥
的天气中仍然在地里劳作,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还没有回家。于是我和弟弟就去地里叫父亲吃饭,当我和弟弟见到父亲时,父亲仍在锄草,他的上衣全都被汗
透了,脸上的汗
还在不时的往下
…看到烈日下父亲劳作的
影,我的鼻
有
发酸的
觉。小弟则是很快的跑到父亲面前拉着父亲蹲下,用自己的小衣服去
父亲脸上、脖
上的汗
…回到家吃饭时,小妹又习惯的把自己最后实在吃不下去一
馒
向我家的狗扔去,小弟一见冲着我小妹喊起来,馒
也是爸爸的汗
换来的,不能浪费的。是呀,我们吃的每一
馒
,不知要用父母多少的汗
才能换来呀?小弟肯定是看到了烈日下劳作的父亲而真正
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力皆辛苦”这首诗的
义。从那以后,妹妹再也没有扔过吃剩的馒
,弟弟也更加的
惜粮
了,看到别人有一
的浪费他就会去制止。小弟的那
认真的态度有时让我都不得不佩服。
我们妹几个陆续都上学了,所以多多少少的学了一些诗歌。大多数诗歌老师是要求会背诵的,有时为了能背会,在家里我们也会不时的拿
课本来读。而小弟呢,每当我和妹妹们读诗歌或背课文时,他就会放下正玩的起劲的玩
,瞪着
睛听我们读书。开始时,我们谁也没有注意他,直到有一次小妹背名字为《鹅》的那首诗,当背到“白
浮绿
”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一句是什么时,一旁的小弟突然说“红掌拨轻波”当时我们
妹几个都很惊奇,谁也没想到他的记
竟然那么好,在小妹反复的读这首诗时,小弟已经把它给记下来了。从那以后,我们
妹几个只要有空就会教给小弟背诵诗歌,而且象老师在课堂上讲课那样给小弟讲解诗的意思;当然我们也会把那些自己所看到的又比较好记的诗拿来读给小弟听。如此以来,小弟到四岁时已经会背诵好多首诗。
妹几个所教给他的诗,他基本上都能背诵,只要我们说
上句,他绝对能对
下句来。
呵,如今想来,我还是禁不住要笑,小小的娃娃,也有
慕
人之心,真是有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