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述一个“大理”(以德治国)一个“小理”(神补偿),朝廷就觉得可以理直气壮地只给官员们发放极低的俸禄,甚至还要拖欠克扣。我们多半只知现在有些地方会拖欠民工的工资,教师的工资,乡镇的工资,大约谁也不会想到这事古代也有,而且拖欠克扣的对象,不仅是地方官员和低级官吏,也包括朝中大臣。古代官员的俸禄,常常是发实工资的。领回家的并不都是银,也有大米、布匹,甚至胡椒。你说这胡椒怎么当钱用?而且,不发给你的是什么,统统都要折算成大米。至于怎么折,自然是朝廷说了算。比如明代成化年间,就曾把在市场上只值三四钱银的一匹布,折成了价值20两银的30石大米。仅此一项,朝廷就近百倍地克扣了官员的工资。这是什么朝廷?简直就是盗!
费奢靡。相反,如果他们能够克勤克俭,缩衣缩,以为君父分忧,以为小民垂范,则可保国富民,天下太平。
朝廷盗,官员就只好当土匪。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当土匪,能当的只有州官县官。州县虽然能够直接向老百姓巧取豪夺,但他这个土匪是要“挂牌上岗”的,他的“营业执照”还得上批。结果,州县们的各级上司,就变成了成收保护费的黑社会老大。州县拦路打劫,督抚坐地分赃,京官敲诈勒索,整个官场变成了一个土匪窝,这不是良为寇是什么?
理也很简单:批判的武不能代替武的批判。当你拿着可怜兮兮那么一丁被拖欠被克扣的俸禄,连老婆孩都养不活的时候,能有几个人愿意像海瑞那样,靠吃自己在衙门里的萝卜白菜过日呢?何况你要改善一下生活并不困难。你只要在收税收粮的时候稍微多收那么一就行了,甚至你只要对你的下属在多收税粮的时候睁只闭只就行了。什么都不用你亲自动手,一切都会有人帮你打理好,而且你还不用担心受到指责和分,因为大家都是这么的。那么,又有几个人能挡住这样的诱惑呢?
何况,官员们的俸禄虽然低,神上却有补偿。我们知,在中国,当官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有句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为什么唯有读书呢?就因为唯有读书,才能官。所以“唯有读书”其实还是“唯有官”官既然人一等,那么,薪低一又算什么。你嫌低,那你不要,有的是人愿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官一上任就当土匪。一般地说,科举的新官,一开始还是比较廉洁的。他们并不想当土匪,因为这和他们的人生理想不符。这些人,饱读儒家经典和史书,懂得“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理,满脑都是忠君民、富国兵、平治天下的理想。但是,当他们有了一些所谓“官场历练”以后,这些理想就不见了。因为理想并不能当饭吃,而朝廷又没有提供足够的粮草让他们去为理想驰骋。那些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德说教便只好束之阁,而代之以能够让他们在官场上左右逢源的非典型腐败。好一的,也许只不过对这些“耗羡”、“陋规”不再大惊小怪,甚至心安理得;坏一的,则很可能变成穷凶极恶的盗匪和贪得无厌的窃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咱们的情况可就两样。大多数官员,是要靠这个吃饭的。尤其是来自农村的那些贫寒之士,他们悬梁锥刺,萤映雪,刻苦攻读,不仅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也是为了能够改善生活。至少,在他们金榜题名、走上任之时,对那些曾经千难万苦地支持过他们的父母妻、亲朋好友,总得有所回报吧?贫困潦倒时借下的债务总要一一偿还吧?作为一个官员应有的最起码的面,也总得维持吧?然而朝廷所发放的,只是杯车薪。那么好了,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指望,能指望的,便只有手中的权力。而权力,我们知,那是可以换钱的。
事实上,无论低薪制度有没有理,或者有多少理,它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都不备可作,而一个不备可作的制度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什么不备可作呢?因为它缺少一个支撑系统。当然,在朱元璋他们看来,这个支撑系统是有的,这就是德和德教育。但是,德虽然必须,也有用,却不万能。仓廪足然后知荣辱,贫穷才是万恶之源。你不能指望官员们饿着肚为帝国效劳。没错,无论古代还是国外,都有安于低薪,甚至有贴钱官的。不过我们得清楚,这些人一般并不缺衣少。他们或者有田租,或者有家业,或者有遗产。他们来官,或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或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总之不是为了谋生。
难怪朱元璋要叹官员堕落之多了。他说“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谁知“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贪”“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家诛戮者多”吴思的《潜规则》一书,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新官堕落律”原本清清白白的新官、清官一个个堕落为贪官、半贪官,自然有复杂的原因。但朱皇帝的低薪制,却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