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样的监察力度,不能算小吧?
所以,只要监察官员一来,地方上就会忙成一团成一团。因为谁都知
,无风不起狼。地方上要是一
事情都没有,上面就不会派人来。监察官如果一
问题都查不
,回去也不好
待。最好的结果,是查
了一
小问题,且都已解决,或“事
有因,查无实据”也就皆大
喜。这就要
工作,也就要
银
。至少,饭是要吃的,而且要吃得好;戏也是要看的,而且要演得好。如果巡
大人和钦差大臣寂寞,那么,女人也是要安排的,而且要长得漂亮。至于常规的礼仪,比如“别敬”、“程仪”之类,自然一文不能少。巡
和钦差的跟班门房,也都要一一打
到。总之,上面来监察一回,下面就受难一次。监察次数越多,下面越倒霉。比如前面说过的那个林县长就很倒霉,一个并无实据的案
,由于监察
一位姓汪的
长向皇帝“风闻奏事”竟被反复查了好几回。先是张
台查一回,然后是隆尚书查一回,最后虞知府又查一回。三个来回,不知多少银
赔了
去。这些钱,当然最后都要摊到介休县老百姓的
上。这还只是一个案
。实际情况是,差不多地方上每件事情都有可查的理由。结果,每查一次,百姓就被鱼
一回。因此我想,老百姓要是有发言权,一定会对朝廷说:求求你们不要反腐败了。你们越反,他们越腐败。也求求你们不要关心我们了。你们越关心,我们越倒霉。
着皇帝和百官的面在朝堂上宣读“起诉书”被弹劾的官员则必须立即站来等待
分。所以,上朝的时候,一见有人
着这样的冠服昂然而
,那些不知情的官员便会心里打鼓,不知这回又有谁要倒霉。
但是效果如何呢?也不过扬汤止沸,甚至连扬汤止沸都不到。一任一任的官员依然前“腐”后继。更严重的是,对官员的监察还发展成为一
新的腐败。我们知
,监察御史也好,给事中也好,权力是很大的。另外,朝廷还会临时指派一些监察官员,比如巡
御史或者钦差大臣到地方上查案
。这些人的权力也是很大的。将犯事官员就地免职固然不在话下,调动军队来拘捕官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原本是为了保证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却使监督本
就变成了一
特权,一
更不受限制和监督的权力。这样一
权力是没有人不害怕的。
理也很简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案
没有,小
病还挑不
来?介休县那个林县长被挑
来的就是一个小
病。结果怎么样呢?乌纱帽丢了。
其实,就算这些监察官员都很廉洁,也很努力,恐怕也只能监察典型腐败,监察不了非典型腐败,因为本就没法
。比如请客吃饭,你
不
?
?每天都有人请客吃饭,你一桌一桌地查,一席一席地
,
得过来吗?不
?那好,我们用公款吃满汉全席,一次吃掉32万,
不
?你说太不像话了就要
,那么,请问什么叫像话,什么叫不像话,什么叫太不像话?不好定标准吧?就算定
标准,官员们也有办法。你说只能四菜一汤?那我就一
澳洲龙虾,一
东北熊掌,一
南海鲍鱼,一
西藏松茸,再加一
佛
墙,算是汤。何况还可以上拼盘。每盘拼四
,把盘
大
就是。你说每席不得超过1000元?那好,我吃999,两人一席。你说不得收红包?我从来就没收过,收礼也只收工艺品、土特产。再说我也还过礼了,我给他们写了字呀!什么?你说我收的工艺品是文
,土特产是国宝?我的字还价值连城呐!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办法对付。
不过这办法在国外恐怕就不灵,因为
不好媒
就会把你们大吃大喝的照片登
来,或者把你写的字登
来,让大家看看是不是价值连城。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或不完全在于有没有监督,还要看由谁监督和怎样监督。像历朝历代这样监督肯定不行。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官员监督官员,等于是自己监督自己,哪里监督得了?自然是越监督越腐败。如果
要监督,除了大幅度增加监督成本直至国家无法承担以外,别无
路。但如果
给老百姓监督呢?事情恐怕就会两样。至少,办案的成本要低得多,因为这钱是要由老百姓自己
的。如果他们也趁机大吃大喝,岂非蜻蜓咬尾
,自己吃自己?
不过就连这,我也不敢盲目乐观。中国的老百姓当真能监督吗?且不说他们有没有监督权,也不说我们有没有这样一可
作的监督制度,就算有,也未必能有成效。我在最新版的《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
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说过,中国人对待腐败的态度,其实是一贯采取双重标准的。别人搞腐败,他痛恨;自己搞,或者自己家里人搞,就不痛恨了。他们的义愤填膺,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份。比如公款吃喝,是大家都痛恨的,但如果你邀请他一起去,则会欣然前往,且面有得
。这是一。第二,中国人也一般只反对典型腐败,不反对非典型腐败。不但不反对,还要积极参加。比如给医生送红包,就屡禁不止,因为病人不同意禁止。你越禁,他越要送,那你还能指望他们监督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