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第06章 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我已经是个老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对于也许不久的将来会离开人世的自己本shen,我并不zuo什么考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生活在将来的年轻人、他们的那个时代、他们的那个世界。我因此而shenshen忧虑。
我想到,自己在战后那些年曾经被给予希望,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与因日本人而遭受战争残害的亚洲、特别是中国人民真正和解,而现实能够告诉我们未来会是那样吗?我怀疑。在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那天晚上,与我有着同样忧虑的知识界人士向大家讲述的南原繁对未来的那个期望,今天正当年的日本人是否都懂得呢?如果现在的日本人没有那样的祈盼,将来的日本人又怎能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和生存呢?
一、25岁首次访华的经历
这次能到北京访问,是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承蒙我所崇敬的、思念的朋友们的邀请。我由衷地珍惜这次访问,gan到格外兴奋。他们为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作家,准备了我所期待的最丰富的日程。
我是已经71岁的作家,如果我想再一次访问中国,也许只有带家属私人旅行的机会了吧。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5岁那年,刚刚成为一名作家。其实,在日本文学代表团里,与其说我是作家,不如说我仅仅是一名成员而已。那是1960年6月的事情了。
那一年,在日本连续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群众大游行,抗议日本政府把日mei安全保障条约定位为军事条约。当时我认为,日本在亚洲的孤立将意味着我们这些年轻日本人的未来空间会越来越狭窄,所以,我参加了游行抗议活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另一名作家被作为年轻团员xi收到反对修改安保条约的文学家代表团里。
由于这个代表团的xing质,日程里安排了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当然,对于我来说,其实只是在稍后的席位上看着团里的主要成员与领导人对话。对于热衷阅读中国现代史的我(现在上了年纪,回过tou看自己,这一生的大bu分时间除了读书,就是用于写书了)来说,在那个位置上细细眺望中国的历史伟人,觉得他们犹如茂密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在这里特别想告诉大家,我这个人最爱的,就是书和树。
下面我引用自己的日记,里面提到一些人的名字,因为他们已经作为伟大的历史象征shen刻地印在我们的心里,所以请允许省去敬称。我当时写到,mao泽东、周恩来、许广平、陈毅、郭沫若,还有文学家茅盾、老舍、ba金、赵树理…,那是多么茂密的森林啊!
在北京逗留期间的一天,这些伟人群像中的一位,曾经非常和蔼可亲地主动与我jiao谈。我们在北京逗留的6月末,正值日本国会即将审议安保条约修改方案,审议的前夜,东京的游行队伍包围了国会大厦,与机动队(相当于武装警察——译者)发生冲突,女学生桦mei智子死亡。这个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周恩来总理在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宴请我们代表团。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行的周总理特别对走在一行人最后边的我说:我对于你们学校学生的不幸表示哀悼。总理是用法语讲这句话的。他甚至知dao我是学法国文学专业的。我gan到非常震撼,激动得面对著名烤鸭一口都没咽下。
当时我想起了鲁迅的文章,是指1926年发生的3·18事件。由于中国政府没有采取qiangying态度对抗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北京的学生和市民组织了游行示威,在国务院门前与军队发生冲突,遭到开枪镇压,47名死者中包括刘和珍等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的两名学生。后面我还要讲到是什么契机使我从鲁迅文集中摘录了“希望”这个词汇。我回忆着抄自《华盖集续编》(翻译这本书的是曾经和我一起参加过东京游行的竹内好)的一段话,看着周总理,我gan慨,yan前的这位人wu是和鲁迅经历了同一个时代的人啊,就是他在主动向我打招呼…。
鲁迅是这样讲的:“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jian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gan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shen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yin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se的血se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chu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那天晚上,我的脑子里不断chu现鲁迅的文章,没有一点食yu。我当时特别希望把见到周总理的gan想尽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