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我吃着杂合饭。她从炕里边拉一条崭新的棉绒毯,跟我说,今天,她托去镇南堡的人买来这条毯,七块多钱,准备给我条绒,剩下的,还可以给尔舍一绒褂。她拍拍毯,洋洋得意地说:“咱们也跟城里人一样了,要穿绒衣裳!”她絮絮叨叨地跟我讲,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只穿褐衣。这是用极为原始的方法,在骨制的捻锤上把生羊一地捻成线,再织成的衣。她给我看了她的一件这褐衣,灰白的,没有线条,像一个袋。没有经过熟制的生羊,会穿透衬衫扎到肤上去的。我想象一糙的生羊扎着她细的肤,又不禁脸红了。同时,还有一近乎悲哀的同情从心底涌来:她把绒衣都当作城里人穿的奢侈品,线衣就更不必说了。恐怕她活了二十多年也没有见过一件真正的线衣,而她又是这样一个丽的、善良的女人!我儿时的生活,她是不能够想象的。也许正因为这,她才在开始时对我产生了同情和怜悯吧;她不可能和我一样,看到一个历史的因果关系。
知识分对人和生活的那虽然纤细却是柔弱的与不切实际的态度,是无法适应如狂飙般的历史程的。在以后的一生中,我都常常抱着激的心情,来回忆她在潜移默化间输给我的如旷野的风的气质。
吃完饭,我想起了海喜喜,我说:“我听说,海喜喜请假了,到城里逛去了。”“谁希待他!”她还在计算着,也不抬“他上哪达儿逛就上哪达儿逛去!”一切都是这样的简单!我暗暗地想,这两天我的自我折磨好像都是多余的。她对人和生活显然有另一虽然糙却是非常现实的态度。旷野的风要往这儿刮,那儿刮,你能命令风四面八方全刮一吗?
这个念只是一霎间产生来的。这联想好像很可笑,但我自己认为我仿佛从生活中获得了某“通知”于是,我不仅轻松,而且有兴奋了。
她抖开棉绒毯。我看到,这就是镇南堡那个小商店的货架上堆着的那带红条的灰绒毯。她用拇指和中指量着,嘴翕动着,在无声地计算。灯光照着她如鸟翼一般扇动着的睫,以及她明亮的、凝神于内心计算的睛。由于这对睛,她整个面庞散着一迷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光辉。而她又是一个连衣也没穿过、把绒衣也当奢侈品的女人!在我拘于过去的习惯和见识的狭隘心里,怎么也无法把我观念中的和她这个现实中的调和起来,就像无法把一株桃金娘移植到这旱寒冷的沙漠边缘里来一样。
”我脸红起来。她亲昵的动作,情的语气,似乎又将引起我内心汹涌的狼。但她整个的神态,又毫无挑逗意味,而是孩般的无忌的天真。于是转念一想,我为自己的心思而羞愧得更加脸红了。我过去接受的教育,读的书,总是指导我把人分成各类型,即使是纯客观的心理学,对人也有所谓粘质、胆质、多血质等等之分;至于文艺作品,那更不用说了,那里面有形形的人:稳重的、轻狂的、放的、严肃的…现在我才明白,人,除了克思指的经济地位来划分成为阶级的人之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关于人的类型的概念。比如她吧,她就是她,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会儿稳重,一会儿轻狂,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又严肃认真——而上次的严肃认真,差使我羞愧地自尽。理解人和理解事好像不同,不能用理去分析,只能用情去觉。我从这里,开始理解克思在《初版序》中说的:“我决非要用玫瑰的颜来描写资本家和地主的姿态。这里被考察的一切人,都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负担者。”在同一个经济范畴,同一个阶级之中的每一个的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那可以用“玫瑰的颜来描写”;而作为一个经济范畴,作为“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负担者”那就是一个事了,那就要用理去分析。这里,就是文学和经济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