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神通的命令,李隼其实是有些抵的,在他看来,应该在一开始攻城的时候就全军齐上,不该把这一万人调到北方,不过,既然已经调到了北方,就不该在这个时候调动,因为,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畅最有可能在这个攻守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率军杀了过来。
他选择的行军路线非常隐秘,三万大军从清河缓慢沿着大向济北郡行,畅则亲自率领五千前锋锐沿着小往济北郡而来,唐军的斥候虽然在努力巡查,却也没能寻到这五千人的行踪。
瞧见唐军的中军大旗现在了自己的视线之中,畅举起了手,然后猛地挥了一挥!
有了这七千生力军加,然后,同时向聊城的四个城门发起攻击,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必定会捉襟见肘,顾了这顾不了那,如此,聊城当旦夕可下吧?
该暴如雷,幸好,在一天前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愤怒,故而,面对早生的华发,他也只是长长地叹了一气而已。
蹄声震天动地,空中飘着的那几朵白云以非常快的速度向远方飘了过去,大地在铁蹄之下,恐慌和绝望笼罩在了被所有的唐军将士上,他们面对突然的袭击,完全不知所措!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聊城,唐军用的是行军队列,不过,李隼仍然在行军队伍的前后左右,派遣了一些斥候侦骑,虽然,他在原来的军营中留有三千人监视北方的动向,在他看来,夏军不可能会现在这里,向本方发起袭击,然而,小心一些总不会有什么错的!
就在李神通为自己早生的华发对镜长叹时,李隼率领七千唐军锐正从聊城北方往南疾行,聊城的北面是一些丘陵和谷地,平原只是一小块,就在城外方圆数里,一条小河从城外绕着聊城过。
只是,畅真的如温彦博在密信中对李神通所说的那样,留在信都郡准备登基为帝的大典吗?温彦博恐怕不知,他原以为应当在信都郡的畅,此时就在距离李隼所率领的这只唐军左侧三里左右的一个山岗上,行中的唐军队列上方飘扬的旌旗尽在他的视野之中。
收到了细作从北方传来的密信,李神通知畅最近要在冀州(也就是信都郡)行登基大典,短期内不可能率领大军南下,这让他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就在接到密信后不久,他往北方的李隼营派了传令兵,让他率领大军迅速南下,前去攻打聊城东门,在原来的那个军营里,只留下三千士卒即可。
以李隼的级别,还接不到密信,所以会这样想也在所难免。
在李隼到达之前,畅率军赶到了这个叫鬼哭谷的地方,这是从那个方向通往聊城的必经之路。
由于害怕受到伏击,李隼行军的速度比较缓慢,直到距离聊城越来越近后,速度才渐渐提了起来,畅率领的夏军虽然比李隼后发,又是翻山越岭,却也赶在了他之前到达了鬼哭谷。
—
由于李隼一直守在要上,并且,戒备森严,畅率领前锋队到达后,并没有行攻打一万人驻守的唐军大营,而是一直潜伏在一旁,像觅的独狼一样静静守候,等待良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李隼率领主力离开军营往攻聊城,几乎就在他调兵的同时,畅就知晓了唐军的动作,他忙命令仍然在清河郡中迷惑敌军斥候的主力大军加快行速度,自己则率领五千锐绕过由于兵力减少因此戒备不够的唐军大营,沿着另一条小路径自向李隼率领的七千唐军追了过来。
华发早生啊!
由于一直没有能攻下聊城,对北方的畅,李神通忌惮万分,生怕畅突然率军南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故而,他在聊城北面安排有一只军队,兵力达到了万余人,那只队由他的心腹将皇族弟李隼率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警惕北方畅的突然攻,若不是将这一万锐没有参加攻城战,聊城也许早就被李神通所攻下了。
照李神通往日的,
顿时,大旗从他后的山岗立了起来,金黄的战旗在风中招展,鼓声雷动,无数的骑从山谷,丘陵,坡地后面杀了来,从四面八方往行的唐军杀了过去。
所谓登基大典不过是畅给李唐摆下的迷魂阵而已,在冀县的那个人,只是畅的一个替,偶尔在公众的面前一下脸,真正的畅已经秘密率领大军从清河南下,了济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