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七章(2/7)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批评家们挑剔说,凡是重要战役,唯一可以接受的目标应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一九四二年夏季,斯大林因为估计我们企图通过摧毁他的主力和占领首都来结束战争,所以把他的队集结在莫斯科周围,我们的批评家断言我们本应这样。这样当然符合正统战略。但是,袭击南方,我们收到了其不意的效果,这同样也是正统战略。

战略上,蓝方案是个优秀的方案。

战术上,蓝方案由于希特勒日复一日的扰而归于失败。

只有让我们战胜俄国,才能阻挡布尔什维主义在全世界泛滥成灾,为什么国人和英国人就是一直不懂这个理呢?丘吉尔至少还有过打算,要在半岛登陆,抢在斯大林之前占有中欧。如果这一着在战略上是个失策之举,因为我们过于大,而那里的地形又过于险恶,至少在政治上还算很有脑。罗斯福却看不到这一。他自己既然消灭不了我们,就去帮助布尔什维克到这一。因此,他实际上是为国垄断资本得以饱餐一顿短暂的筵席而牺牲了基督教欧洲。所得的报偿则是目前正降临全世界的一个新的黑暗世纪。

我们当时如果能够夺取俄国的小麦和石油,从而改变战争力量的对比,然后又能稳住东方战线,那就可能会现两结束战争的政治解决办法:一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由于害怕和我们的大军正面锋而回心转意,一是斯大林采取现实的态度与我们媾和。罗斯福一直担心东方现片面媾和的局面,这一心理支着他的一切作战行动。而在战争结束之前,斯大林一直满腹狐疑,唯恐国的豪富集团准备把他中途抛弃。我们敌人之间的这古怪的联盟会不会突然解,这一直到我们投降之时一直难以断定。

希特勒那份著名的第四十一号指令,最初是由约德尔的内行手笔起草,后来经过他亲自改写。且不那一七八糟的政治词藻,蓝方案的主导思想共有以下几:1。把冬季作战有所突破的战线予以拉平巩固;2。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奥廖尔——线上固守北和中;3。攻克直到土耳其和伊朗边界的南地区;4。攻占列宁格勒,如果可能,也拿下莫斯科;5。在俄国的主要目标一旦达到,如果敌人依然顽抗,则加固从芬兰湾至里海的东线,对大势已去的敌军采取守势。

答复蓝方案的批评家们每次战争过后,一些安乐椅上的战略家和一些历史教授,都要嗡嗡营营、蝶蝶不休告诉那些血战沙场的战士本该如何如何行事才对。对于蓝方案的一些浅薄的批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笼罩上了一层好似果真如此的虚假灵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史上一个决定命运的重大转折,因此对于导致这一转折的经过,理应有个明确的阐述。

我们还听到另一说法:蓝方案的战略目标是经济上的,因此是错误的。有一陈词滥调告诫我们说,我们必须首先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然后才能随心所地享用他的财富。这些批评家完全忽略了蓝方案的要所在。蓝方案是计划对贫穷但于统治地位的苏联北方的地带实行大规模的陆路封锁,断绝它的粮、燃料和重工业供应。如果能够有效实施,封锁固然费时乏味,却是迫使敌人屈服就范

他发动的各次冬季反攻虽然曾将我们牵制在莫斯科郊外的冰天雪地之中,反攻后来也渐告衰竭。待到天冰雪消,我们仍然控制着大约相当于国密西西比河以东全地区的苏联国土。如果遭到占领的是些浮躁的国人,谁也不会怀疑,他们必定早已彻底崩溃。但是俄国人属于不同的人,必须再给他们一次沉重打击,他们才会认输。

这样一来,罗沙行动原来的目标现在实质上已经变成加固从芬兰湾直到里海沿岸库大油田一线的防御工事,形成一斜伸的万里长城,从而封锁我们的“斯拉夫人的印度”如果此战告捷,我们还能取得其他一些重要好:切断假波斯湾的租借资运输线,争取土耳其倾向我方,断绝敌人的波斯石油供给。如果这一切都能展顺利,那么军印度或者挥戈北上,横扫伏尔加河以东地区,最终从背后占领莫斯科,也就指日可待。应该承认,这是一项冒险的方针。我们已经失败过一次,而此次再作尝试,力量已经大不如前。不过,俄国也同样受到了削弱。再说,德国人民在希特勒领导之下建立世界帝国的这一辉煌壮举,也统统不过是一场层层加码的赌博而已。

英译者:俄国人的材料证实了隆的说法。斯大林当时信,对南方的攻只是声东击西,目的是要调开莫斯科的防御队,而且长期抱着这个看法不放,结果只是因为希特勒战术上的笨拙失策,才挽救了斯大林格勒,可能也挽救了苏联。

方案就是罗沙行动在南方战线的续篇。目的在于夺取俄国南的工业、农业和矿产的丰富资源。这一方案的主旨有限而明确:守住北线和中线,要在南克敌制胜。希特勒生来是个大陆人的脑,对于地中海的战略一窍不通,但是退而求其次,这个方案却也不失为一条上策。我们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必须攻。再说,如果没有加索的石油,我们显然也无法把战争行到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