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飘逝的绝唱(2/10)

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

站在古楼往前看,二十四家翰林院。

我面对的普救寺是今人的“复制品”

旧时的科举制度,是文人通向仕途的基本途径。像那“三斗六升菜籽”一样多的大官小僚中,即使筛簸掉大半靠捐官、买官、世袭及裙带关系爬上官位的人,余者如果在历史的走廊里排列起来,也称得上毂击肩,张袂成荫了。最令我浩叹的是,仅从一本《唐诗选》里,就能列张巡、王维、卢纶、吕温、柳宗元、聂夷中、柳中庸、司空图等八位永济人的名字。

似乎上苍早就为这对恋人心灵的约会作过心的设计。只要细读《西厢记》的人,站在普救寺山门前,双目微合,脑际中便不难幻化唐贞元十七年杏月,那旷男怨女相识前的情景。

好在从塬上发掘的隋唐之佛雕石刻犹在,好在杨、李王朝佛殿、经阁之檐角上的琉璃、瓦当、鸱吻、兽多有遗存,好在唐寺铺地用的镌有钉纹、莲纹的方砖大量土,且又嵌在今寺的甬上,更好在历史文人咏普救寺的妙文华章不胜收,我还是能从这复制品里捕捉到它的悠悠古韵。

河东一带,向为人文荟萃之地。有永济的邻县闻喜,有山村曰裴柏,裴柏仅二百余人家,历史上竟了六十四位宰相,成为名冠三晋的“宰相村”永济虽无一村过那么多宰相的风光,但古时的永济,也代代有英贤文圣,彪炳史册,比之闻喜毫不逊。至今,当地百姓仍自豪地唱着这样一首歌谣:

这大艺术的大,曾倾倒过几多王朝,也曾风过朱门绣,蓬庐茅舍;这大,曾使盖世英雄五尺刚化为绕指柔,也曾使布衣韦带神魂颠倒情难自持…

张生之严君曾官拜礼尚书,不幸五旬溘然长逝,继而慈闱又玉楼赴召。父母双亡,张生裘敝金尽,书剑飘零。他自幼萤窗雪案,刮垢磨光,有丘壑,笔有藏锋。然命运多舛,及至23岁仍功名未遂,冷衾无侣。适逢是德宗降诏,开科取士,张生自恃有陆海潘江之才,视金蟾折桂如拾草芥。赶考途中,他一无挂碍,悠然自得。下榻蒲州后,他先是赏玩了蒲津渡,志存远地占了那“竹索缆浮桥,上苍龙偃”的诗篇,又被那直侵碧汉的舍利塔所引,便信步东向,来到普救寺山门前,游也豫也拾级而上,移步于着盛唐华彩的寺中…



普救寺窘突兀于平川的一塬上,塬阔达七万平方米,南、北、西三面临壑,也许因昔年永济多才的缘故,此塬称“峨嵋”塬也有了诗意。塬西数里,便是蒲津渡,风涛黄河为普救市系上了一条金的飘动的绶带。陡峭的塬南脚下,便是西承蒲津渡向东延伸的古驿,这给秦晋齐梁的代代风,踏着大河的情波韵,来普救寺盘桓提供了坦途。站塬上,十里外的中条山悠然可见,面对那似虎似豹似鹤似鹳,若游若若飞若啸的五老峰,词人曲家,焉能无诗。

“复制品”里往往很难纳历史文化的原原味。

一匹瘦由书童牵引,驮着洛张君瑞沿着古由东而西,款款连连地走过来了…

一座崇尚“六清静”的梵王,何以变成情波激的武陵源?只要走近普救寺,这个谜底便不难揭破。

两辆来自京师的车,颤颤悠悠地碾过蒲津浮桥,辚辚萧萧地向普救寺驶过来了…

哉丽哉的情,也需要审家去鉴赏,去挖掘,去升华。这一切都离不开培植的文化土壤,发现的文化目光。

这山这河这浮桥,这塬这寺这佛塔,更有古蒲州丰厚的文化意蕴,都为元人王实甫从历史的幽井里打捞那个唐时发生的、几经笔传播的佳话,去重新建构一座经典情的琼阁,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檩楹甓砄。

一辆载着前朝崔相国的棺榇,另一辆坐着相国的孤孀郑夫人,女莺莺,稚郎及丫环红娘。莺莺年方十九,针黹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工。此时,郑夫人举家扶亡夫灵柩,去相国之故里博陵安葬。恰值蒲州军,无法东行,不得不寄篱于普救寺的“梨院”…



普救寺始建于南北朝晚期。唐武则天敕命扩建后,常御驾来寺焚香,时称“武娘娘功德院”明嘉靖乙卯冬,唐寺于大地震时倾圮一旦。越十载,一座明普救寺又塬而立。抗战期间,寺内起火,除佛塔独存外,明寺又沦为废墟。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西旅游门为使游人来峨嵋塬探赜索隐时,不再徒生“空留佛塔映斜”的唏嘘,遂唐时旧制重建了普救寺,还“商心别”地在原唐寺临壑而建的后园上端,筑起大院中小院的“情人园”以使前来游玩的情侣们,再度新翻西厢曲,双至西厢咏西厢。



是上苍鬼斧神工的大艺术。

盛唐时期,大到建筑小至服饰,都是彩迸发的年代。泱泱大唐,仿佛要把普天下最瑰丽、最炫目的彩,全采撷过来装它的雍容华贵。遵武则天敕命扩建的普救寺,无论是金钉朱的山门,还是琉璃重檐的钟楼,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经阁、禅房,还是镂金雕玉的厢、亭榭,无不五颜争辉,七竞彩。中条山中的飞禽走兽,绘影绘神地了殿宇檐角上的塑雕;五老峰下的奇异卉,神完气足地化了回廊里的图案。这唐寺内,曾有百株大夫松矗立着秦晋的风骨,又有千竿君竹摇曳着吴越的妩媚…

自从袒着赤的真实的亚当与夏娃,在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上碰撞第一缕的彩虹后,人类就沸腾起一原始冲动里纳着的伟大的渴望。在人类历史的程中,曾有多少人乘着生命的一叶扁舟,驶向鼓着大雷雨的河情海,不畏舟摧楫折的死生,遥望丽如海市蜃楼般的彼岸,去行着灵魂的探险。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张君瑞就是这样的探险者。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普救寺的山门建在塬南壑下,与钟楼、佛殿、舍利塔同在一中轴线上,它们次第层层见,浑然一。站塬下仰而视之,犹如天上阙。我猜度,唐寺所以这样建构是为了让人景仰佛的庄严。但因这寺有了崔莺莺、张生那令人可望却难及的灵与的完结合后,它更生发几多崇和神秘

寺中九曲回廊傍近月亮门的一侧,曾是张

大大小小知州县,三斗六升菜籽官。

倘若将唐时的普救寺喻作一鸿篇制,它的结构布局,堪称大笔勾勒,足以显示古蒲州文化的汪洋恣肆。而到寺中的每个建构,每,也无不回环跌宕,曲下笔,呈示着古蒲州文化人的绮思机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