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朝秦暮楚(2/7)

不知这和他们都说吴语是否有关,但文化要求多样,不喜单一,总是不争的事实。

二、行尽潇湘到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南方六大方言中,湘语也许要算是最可怜的一个。它的使用人不算最少。最少的是赣语,只占汉族总人的百分之二多一。次为闽语和客家话,各占百分之四。湘语则和粤语差不多,各占百分之五,在南方方言中仅次于吴语。但湘语的地位和影响,又岂敢望吴语、粤语之项背?就连和闽语、客家话,也不能比。这也没法,人家财大气么!上海和长江三角区说吴语,香港、广州说粤语,台湾、福建说闽语,客家则动不动就开世界客籍大会,聚在一起说客家话,湘语哪有这个条件?

楚人原来也是“南蛮”举姓,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周人他们叫“荆蛮”武王伐纣时,楚人也随了大,算是“同盟国”因此后来论功行赏,坐地分赃,也有楚的一份。然而只封了个爵,四等,可见地位之低。后来楚国一天天大,也就耗腰里别了杆枪,起了打猫的心思,要“问鼎中原”九鼎,是三代时的传国之宝,政权的象征。楚居然借着周王派人来劳军的时候,问九鼎有多大多重,那意思便很明显。

不过,亡秦的虽然是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都可以算是楚人),汉代的皇帝也像楚王一样好细腰(能作掌中舞的赵飞燕就是典型),统一了的中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北方。楚语不但没能成为“国语”反倒是楚都所在的湖北,也基本上变成了北方方言区。只有战国时才被楚人占领的湖南,还保留着古楚语的一个分支——南楚江湘,它后来就发展成又一南方方言——湘语。

说起来湘语也是窝。湘语,顾名思义也就是湖南话,然而湖南一省之中,真正说湘语的不过三十多个县市,连一省的半数都不到,其他地方分别被西南方言和赣客方言占领。西南方言占据了湖南西北、湘以南和京广线以西广大地区,赣客方言则占据了湘东狭长的一带,留给湘语的地盘所剩无几。即便是湘语方言区,也分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行在长沙、

楚国原本也是南方之秋五霸(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有它,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也有它,而且五霸也好,七雄也好,要说地大博人多,还得数楚国。战国时,楚的疆域,东至海滨,北至中原,西有黔中,南有苍梧,差不多占了当时中国的半江山。

相比而言,楚国的情况要差得多。

不息的楚人也不以南人为耻,上下君臣,都自称蛮夷,专一和华夏诸侯作对,五年不兵,就算是奇耻大辱,死后不得见祖先。秋前后,楚吞并的诸侯国,大大小小四十五个,越国就是被他灭掉的。也就是说,楚国原本也有资格有条件统一中国,所以,秦灭六国,楚最不服,以至于有“楚虽三,亡秦必楚”的说法。

有人说,人生三大悲哀:英雄末路,人迟暮,江郎才尽。吴语是否英雄末路,我们不知,但可以肯定,它并未江郎才尽,大约也还没到人迟暮的份上。

楚人也有资格。因为楚人比吴人和越人都尚武好斗,而且还有一蛮劲。湘语中至今还有一个词,叫“霸蛮”(不条件怎样,要如何如何的意思)。又霸又蛮,当是楚人的格。然而楚人霸则霸矣,蛮则蛮矣,智商却不低。楚辞是可以和北方歌诗平分秋的,楚歌也不比吴歌差,楚国的政治家更是多为栋梁之材。搞历史的人都知,自古以来“惟楚有才”虽然“楚才”难免会被“晋用”

可见光是人多,也未必用。事实上湘语的地盘最小,受其他方言的影响最多,内的分歧也很大,纯粹的湘语方言又一天比一天少,以至于有人怀疑它是不是还有资格作为一独立的方言,和其他六大方言平起平坐。也有人脆主张将湘语和赣语合并,并称为湘赣方言,或者将湘语“五分尸”分别归属西南方言、客家方言和赣方言。

认真说来,吴语虽然也是南方方言中个特征比较鲜明的一,但与粤语、闽语相比,和北方官话还算是比较接近的。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吴方言和普通话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腔调。比方说保留浊音,复元音韵母都读成单元音,摆(bai)读ba,悲(bei)读be,飞(fei)读fi等,这也不奇怪。吴方言区毕竟是南北方言锋的前沿阵地,一不变也是不可能的。长江以南,连南京、镇江都变成了北方方言区“柔弱”的苏州居然能“住”我们实在该说一声“不简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