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指桑骂槐(7/7)

对联,或者说竟被人编成了对联,比如“桃”对“杏”“脸”对“”“捣鬼”对“神”杏,指小孩兴(得意忘形则叫“兴得一”);桃,指儿童逃学;脸,指不知羞耻;,指没有决断。兴杏谐音,逃桃谐音。桃,不过“指桑骂槐”但桃对杏,,脸对,捣对,鬼对神,无论字面,还是内涵,都对得上,不能不承认是“工对”

冯桂林主编的《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中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对,比如“坐冷板凳”对“钻被窝”一个人不被重用,就叫“坐冷板凳”而要想改变境,就得“钻被窝”(结上司)。一冷一,一动一静,一,全对上了,又如“睛会说话”对“拳不认人”也很妙,一个六亲不认,一个八面玲珑,一个愣得不能再愣,一个得不能再,放在一起,对比十分鲜明。此外,如“脚面上支锅”(暂时安定)对“睛里火”(看人红)“镜”(背光)对“咙里挂灯笼”(贪吃),都堪称绝妙;“推开窗说亮话”对“站在楼上唱腔”“巧难炊无米粥”对“老娘不是省油灯”也很好玩。俏话说到这个份上,就不是俗而是雅了。

事实上雅与俗,不过一步之遥,问题是要有那份雅兴。如果有雅兴,其他方言也可以对来的。比如广州话“丢角”就可以对上海话“吊膀”广州话“卖生藕”也可以对上海话“吃豆腐”“丢角”就是飞媚,送秋波“吊膀”则是调情,骗女人,可不正好是一对?“卖生藕”对“吃豆腐”也很妙。前者是女人卖风情,后者是男人心怀不轨。女人把自己白当生藕卖,男人把女人白当豆腐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一起,倒也“相得益彰”

不过上海人和广州人大约都没有这份雅兴。这是两个商业气很的城市,更看重的是经济实惠,而不是诗情画意。有一些词,虽然并无什么诗意,但在广州和上海使用频率却很,比如“捞”和“轧”广州人喜说“捞”谋生、混日、闯江湖叫“捞世界”;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下手,或者从不起的事情中获得很大的好或利益,叫“捞静”;得到了好和利益,或者获得了成功,完成了任务,叫“捞”;发迹、升、飞黄腾达,叫“捞起”;没什么正当职业,专靠坑蒙拐骗过日的人叫“捞家”;而相的女人就叫“捞女”反正世界是只大砂煲,就看你会“捞”不会“捞”

上海人喜说“轧”朋友叫“轧朋友”;凑闹叫“轧闹猛”;看风叫“轧苗”;一手叫“轧一脚”;婚外同居叫“轧拼”;而受气吃瘪则叫“吃轧”“轧”也好“捞”也好,在我们看来都不怎么好听,也不怎么雅—一个让人想到伸手去抓,一个让人想到开着车去碾,但广州人和上海人似乎无所谓。

广州话中还有两个使用频率很的词—搵和抵。搵是找的意思。觅、谋生、找活路,叫搵、搵钱、搵米路;宰客、骗人、讨便宜则叫搵丁、搵笨、搵老衬。抵指有价值的意思。到酒楼餐,吃得大快朵颐,叫“抵”;到商场购,买得称心如意,叫“抵买”;到歌舞厅夜总会娱乐中心潇洒一回,玩得兴采烈,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开心,看着大把的票账,心里暗叫“抵赚”;会赚钱的也会钱,会钱的多半也会赚钱,这就叫“抵手”(能、有本事);如果没有赚钱的能耐,那就只有坐以待毙,大约也就只好叫“抵穷”(活该受穷)乃至“抵死”(该死)了。反正一件事情,要看“抵唔抵”(值不值)。抵,就;唔抵,就不。像北京人那样“侃”(侃大山),像成都人那样“摆”(摆龙门阵),大约“唔抵”那就算了吧!

当然,广州人也要“倾”(倾偈),也要“叹”(叹世界)。否则,就不会有“一盅两件叹早茶”的说法。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清早起来,在街上溜达溜达,然后走酒楼,挑一张桌坐定,即有小来上茶。再随便要一两样心,便可以边吃边聊直到早茶收档,可真的称得上是“叹世界”(享清福)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