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老姥爷中举(1/4)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2.老姥爷中举

远方的炮声把我们赶到了傅集。

傅集是杞国属地。我对傅集的第一个记忆,是竖在大门两边的两gen旗杆。我骑在旗杆的石座上向天上看,ju大的云朵如雪白的羊群从旗杆ding上蜂拥而去。我和旗杆也ba地而起,钻进了茫茫云海。一只shen高tui长的大斗ji冷不丁儿地踅过来,在我鼻子上啄了一下,我又一个跟tou从云朵上栽了下来。看门老人说,这是我年幼的过错,不该以那样不敬的姿势骑在旗杆礅上。举人的宅第门前才能竖旗杆,那块写着“文魁”两个大字的匾额,也只能悬挂在举人宅第的门楣上,是由天上的文曲星照看着的。

姥爷的父亲——我的老姥爷是清末举人。他老人家在我来看望他的十多年以前已经故去。他给这个家族留下了一个ba贡、两个秀才,后来都上了清末创办的第一批高等学堂,得到了国学与西学的双学历。他们是我的姥爷和他的两位兄长。这是一个富有而和睦的知识家族。母亲说,这个家族最兴旺的时候,每天吃饭,都要有一百多个来自景德镇的瓷qi凑热闹,huan跃的脆响如击磬之声。

老姥爷还留下了一大片庄园。在一个被大树笼罩着、高墙包围着的大院子里,又tao着十四个参差错落的小院子。我一不小心,就会从这一座院子落入另一座院子的圈tao。我钻进了迷gong,高大墩实的老屋把我包围在走不chu去的yin影里。屋脊上爬着奇形怪状的“走兽”屋角上的铃铛在风中叮咚作响。落在房坡上的鸽子优雅而懒散地“咕咕”叫着,扑闪着瓦蓝se的翅膀。雕hua门窗却沉声不响地jin闭着。一个窗子里传chu了新生婴儿的啼哭。大妗说,我的母亲给我添了一个ti重七斤六两的弟弟。弟弟是在夜里chu生的,迎接他的是炮声在远方的轰鸣,好像有一个年迈的夜游神“吭吭”咳嗽着在原野上游dang。窗棂簌簌地打着哆嗦,窗纸也发chu琴弦般的颤音。

我在一个极不相宜的时刻开始倾听老姥爷的故事。在这个空旷而神秘的庄园里,老姥爷无chu1不在。老姥爷是一bu很厚的线装书。直到今天,我还时常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青chun年少的老姥爷带着紫檀木和樟脑wan的气息从书中飘然而chu,迈着秀才的方步,步行一百多华里,去省城开封的贡院参加“乡试”

老姥爷是提着一个柳条编织的“考篮”来到贡院的。“考篮”上布满了孔yan,可以让搜查官对篮子里的东西一览无余。农历八月初八,是舅父和姨妈们一再提起的日子。三年一度的乡试总是在这一天开始。天不亮,老姥爷已经提着“考篮”跟杞地和豫省各地的“考篮”们一起,列队chu现在贡院门外的关卡上。搜查官晃着雪亮的ma灯,把我老姥爷的“考篮”翻弄得luan七八糟,搜查“文房四宝”的时候,甚至没有放过一个小小的铜tou笔帽。十个手指又在一条土布夹被上十分灵动地chu2摸,又伸chu鼻子在一叠葱hua油饼上闻了又闻,终于拖长声音发chu了唱歌儿般的咏叹:“放行!”

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在搜查官翻看了“考篮”之后仍在筛糠似地发抖。搜查官又把他从tou到脚扫了一yan,发现他把手掌捂在罩衫的布扣梁上,就让他一一解开了扣梁,掀开了他的罩衫,用ma灯在他shen上照来照去,却没有发现任何“夹带”只是看见他贴shen穿的白绫小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斑点,脱口叫了一声:“虱子!”秀才就膝盖一ruan,嗵地跪在地上。搜查官又用放大镜细瞧,斑点都变成了米粒大的小字,那是事先作好的各zhong文章。搜查官抛chu了他的“考篮”高声咏唱:“不准虱子入场!”

这样的考场故事常引得姨妈们哄堂大笑。

老姥爷却不敢发笑。通过了搜查的生员还不到发笑的时候。他们依次过了关卡,又都收敛声息,望着“贡院”jin闭的大门,还有镇压在“贡院”墙tou上的刺棵。那是特意从豫西山区采集来的野生酸枣刺棵,还挂着红玛瑙般没有风干的酸枣。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没能得到电网和工业文明的保护,富于田园诗意的酸枣刺棵就成了防止考场内外越墙作弊的屏障。因此“乡试”也被称作“棘闱”

老姥爷和所有应试生员还必须经受另一zhong“jing1神测验”

当谯楼上敲响了五更的梆子,贡院大门dong开。两排彩旗簇拥着监考官蜂拥而chu。监考官仰脸向天,拱手而拜:“请各地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