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劝君免谈陈寅恪二(1/2)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劝君免谈陈寅恪(二)

劝君免谈陈寅恪:二事chu有因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政治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不宗奉ma列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然而陈先生不但zuo到了,还基本上安然无恙。他这颗“刺儿tou”不但没被剃掉,反倒是中共高层还对他关怀备至,礼遇有加。就连饮食起居这类生活小事,也有劳shen为“封疆大吏”的陶铸亲于过问,又是送niunai,又是派护士。在那个就连陈毅元帅都吃不到苹果的“三年困难时期”陈家居然“ji鱼等肴馔甚mei甚丰”让前来探视的老友吴宓gan慨不已。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dao,陈寅恪这“瞎老tou”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

疑团很快就因史料的披lou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wu。他的祖父陈宝箴,未chudao时就为曾国藩所qi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戍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wu。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ju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十二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mei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三十五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zhong的)。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mao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shen,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但这些显然不是我们关心的。

海外学人的关注则难免带有政治se彩。他们看到的是陈寅恪最后二十年生活的另一面:衰老病残,冷清寂寞,心情郁闷,晚景凄凉,最后被迫害致死,死不瞑目。对此,他们表现chuqiang烈的不满、极大的愤慨和shenshen的惋惜,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一样么!然而海外某些先生(如被李敖称之为“国民党同路人”的余英时),ying要有意无意地要把陈寅恪塑造成国民党政权的“前朝遗老”认为他留居大陆后不久就后悔自己的选择,甚至对自己的“晚节”gan到愧耻,为“没有投奔台湾而悔恨终shen”便未免是dai着有seyan镜看人,有些想当然甚至自作多情了。反倒是shen为国民党台湾当局“国防bu长”的俞大维,由于对陈寅恪知之甚shen,其悼念文章便丝毫不从政治取向上着墨,因为原本不必“多此一举”么!

没错,陈寅恪在1949以后是不怎么积极合作,更不要说“靠拢组织”他shen为全国政协常委却从不进京,对思想改造之类的运动更是语多讥讽,能不理睬就一概不予理睬。但这只是他的“独立立场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