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沉默了一会儿,眉已经渐渐拧起:“任忠兄,咱们大宋如今在蒲甘的所为,是不是有些过了…”
说完这话,军官便是一挥手,士兵们便不由分说,上前去撕下那些和尚的僧袍,又丢过去几件破烂衣裳让他们遮,然后就拳打脚踢的将他们统统辇了开去。周围旁观的蒲甘百姓什么心情就不必说了,连汉商们一个个都直摇。
虽然对大宋朝现在的行事作风颇不认同,但是文天祥还是寻去了大光府衙门,找到了昔日的同僚苏刘义。文天祥现在可是名扬四海的人,他的《文山漫记》便是在大理,在蒲甘(城),在大光府也都是畅销书。这样的人来投奔大宋,苏刘义自然不会把他往外推。而是很客气地将他迎了衙门,先摆了接风酒。吃完以后,又将文状元请了自己的书房。准备推心置腹的说些话儿。
“这是移风俗、教化?”文天祥愣了又愣“移风俗、教化”是儒家相当推崇的“莫善”之举。难就是把人家的书烧了,书生坑了。和尚撵走,寺庙封掉。寺产抢走?这么个搞法和蒙古人倒有一拼了!这大理的人心,蒲甘的人心还要不要了?
“此乃西周教化之法。是我儒家所推崇的东西。”苏刘义振振有词,他是很早就辗转到达大理投靠江万里的。一开始对江万里在大理“焚书坑儒”也颇不赞同。但是残酷的现实摆在那里,自愿被教化的事情是非常罕见的。这事情,通常意味着有人要失去权力,失去土地,失去财富,失去他们的民族和文化!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大理国已经闹过一回了,而且闹得更厉害,不仅是庙里的和尚倒了霉,连大理的儒生也被坑杀了不少!焚书坑儒啊!这江平章事果然够狠,比贾平章厉害多了…”
焚书坑儒!文天祥的角一阵,大宋朝怎么能这样的事情?
“焚经、驱僧、封寺…”
“任忠啊,听说临安陷落的时候你是跟着贾平章的,现在怎么到了蒲甘?”
经书这个时候已经烧完,在现场指挥烧书的大宋通海路安抚使兼知大光府苏刘义满意地,转就了寺庙。一个武官打扮的男开始用汉语训话。
“过了?”苏刘义一愣“哪里过了?”
…
“从临安那边过来的人不少,”苏刘义。“正统毕竟在咱们这边。”说着他又摇摇“可惜了李祥甫、陆君实,就是舍不了那几万人,越陷越了。”
“奉大宋通海路安抚使兼知大光府苏学士令:查封大光金光寺上下两院,所有金光寺和尚一律蓄发还俗,金光寺所有产业一律没收官,金光寺所属村庄(蒲甘的上座佛教势力很大,拥有大量地产和百姓)全收归国有!”
贾似留下的“遗产”主要就是廖莹中、苏刘义的君营和李祥甫的几万人。现在君营差不多散伙,一分人成了陈淮清的家臣门客,看就是特等婆罗门了。另一分人则是在明营心在宋,陆陆续续都辞了差事跑到大理、蒲甘来了。也有一分人和廖莹中一样,心灰意冷,对大明固然不认同。但是也不相信大宋还有什么希望——华夏正统是在胡闹,都被逐华夏本土了,现在不过是个亡的小朝廷,只是在延续赵宋血脉而已。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焚该焚之经,驱邪妄之僧。封奢之寺。”苏刘义直了腰板,满脸都是正气“此乃移风俗,教化之举。如何有过?”
焚经、驱僧、封寺、夺产!这分明就是要和佛祖过不去,妥妥的佛敌法难啊,在这个蒲甘佛国真不知会惹多大的祸事!
“昔日周朝使诸侯镇守四方,其中多有戎夷之地。若不是靠着移风俗、教化,四方戎夷又如何化为华夏之民?”苏刘义看着文天祥,似笑非笑“文山,你莫不会认为戎夷之君和戎夷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