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南腔北调(5/7)

续七嘴八。前面说过,北方方言内的分歧是很小的,语音系统也比较简易。北方方言四大块,华北、西北、西南、江淮,这是现代的分类。隋唐宋金时,北方方言却是汴洛(中原)、燕赵(河朔)、秦陇(关中)、梁益(蜀)四类,可见北方原先也不怎么统一,但后来汴洛和燕赵先统一了起来,成为北方方言的代表—华北方言,而且又占领了东三省。秦陇变成了西北,梁益变成了西南,江淮算是后发展的,它们与“正宗”官话(华北方言)的分歧,多也就是这三个次方言区中人,可能会男、蓝不分,跟、庚不分,信、不分,或资、知不分,雌、吃不分,四、是不分。比方说,把“男”说成“蓝”把“是十九路”说成“四十九路”其他,也就是调门的事了。

南方方言就复杂得多,和北方方言相比也隔得多。比如一个南方学校的校长宣布:“教职工开会,家属也参加。”在北方人听来,便可能是“叫公开会,家畜也参加”光是听不懂倒也罢了,有些南方话,就连写来也是看不懂的。比如“伲拨俚吓仔一”“佢分一本书?”“我畀狗咬咗”“汝店遮看会着”你懂吗?其实它们分别是苏州话“我被他吓了一”客家话“他给我一本书”广州话“我被狗咬了”和闽南话“你看得见吗”这说法,不要说北方人不懂,南方其他地方人,也未必懂。

南方方言腔多,调也多。普通话只有三十九个韵母,闽南话却有七十五个,比普通话多一倍;粤语也有五十一个。当然,它们的声母要少一些,但发音却极难。声调呢?普通话四个,平、平、上声、去声;吴语八个,平、上、去、各分;赣语六个,平声和去声分,上声和声不分;客家话也是六个,平声和声分,上声和去声不分;闽语七个,只有上声不分;粤语声调最多,不但平、上、去、各分,而且还分上下(上和下),一共九个,有的地方还有十个。难怪北方人一听到南方话,尤其是听到粤语闽语,就一个有两个大——人家声调就有你两个多嘛!

这大约就是所谓南北之别了:北方求同,南方存异。所以八大方言除北方方言外,吴、湘、赣、客家、粤、闽(闽南、闽北),七个在南方。八大菜系,鲁、川、苏、粤、湘、浙、徽、闽,也是七个在南方。南方总是比北方丰富多彩。

南方多样,北方统一。

六、再说南方

多样的南方总是有些北方人听来稀奇古怪的词汇,比如饭蚊(苍蝇,湘方言)、拜东莲(向日葵,赣方言)、红灰(泥,客家方言)、菠棱菜(菠菜,闽方言)。南方人说话也总是和北方人相颠倒,比如闹闹)、喜(喜)、连牵(牵连)、要(要)、人客(客人)、挤拥(拥挤),甚至风台(台风)、鞋拖(拖鞋)。这“颠倒”的说法,闽语、粤语和客家话尤甚。至于把公公,母婆,在南方相当普遍。由此及彼,还有鸭公(公鸭)、鸭母(母鸭)、猫公(公猫)、猫母(母猫)、犬雄(公狗)、犬母(母狗)、猪牯(公猪)、牯(公)。

反正,南方总是和北方反着来,对着

事实上南方在文化上总是和北方分抗礼。和北方动不动就逐鹿中原,喜把东西南北都打通了连成一片相反,南方似乎更向往“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那“小国寡民”的生活。这话是老说的。老是南方人,他的理想,大约也就是南方人的理想。所以在南方,常常隔不了几里地,语言就不通了。比如莆田、仙游,北距福州,南距厦门,都不过一箭之地,但莆仙话和福州话、厦门话就两样。厦门话和福州话,自然更是互不相通,于是,仅福建沿海一线,就了个“三国鼎立”

不是南方人反对统一,而是认为那统一应该是“多样的统一”再说大家都是炎黄孙,一样的中华民族,何况咱们南方的“炎”还排在你们北方的“黄”前面,吗非得由北方来统一南方,连说话都得学北方话不可?说起来南方人心里也是有不平衡,八大方言七个在南方,八大菜系也是七个在南方。南方人贡献多大?可一说起民族,汉满蒙回藏,倒都成北方的了,南方连五分之一都没有,有这么事的吗?

这里面确实有些历史的恩恩怨怨。历史上南北之间是很有些战争的,而打起仗来也差不多总是南方受北方欺负。楚,是被北方的秦灭掉的;吴,是被北方的晋灭掉的;陈,是被北方的隋灭掉的;也曾灭过南唐、南汉的宋,则被更北方的元所灭。元人灭宋,把臣民分成四等:蒙古人、目人、汉人、南人,南方人成了“四等臣民”

南方低人一等,从炎黄时代就开始了。黄帝大约是北方人,北方一平川,最适合车奔走,发明了车的黄帝便号称“轩辕氏”炎帝大约是南方人。南方草木繁茂,最适合作生长,尝遍了百草的炎帝便号称“神农氏”当时更南边的还有九黎族,统率九黎的是蚩尤氏。炎黄联手打败了蚩尤,被俘的九黎族人便成了“三等臣民”叫“黎民”我们现在老是说“黎民百姓”其实“黎民”和“百姓”不一回事,黎民是贱民,百姓是贵族,后来才混为一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