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土来的,不光是、石榴、唢呐、琵琶、胡豆、胡椒、胡罗卜,还有佛。
二、胡番与西洋
佛也是“舶来品”中国本土有鬼,有神,有仙,没有佛。鬼神都是死人,一个普通人死了,就变成鬼;如果死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于国于民有大功劳的人,比如夏禹什么的,就变成神。鬼
尽西域的文化贡献如此之大,中原却并不怎么领情。喜
胡
、胡服、胡乐、胡舞的当然大有人在,但“胡”这个字
还是带有贬义。在中原之人看来,北方的胡,南方的越,都有些“非我族类”的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云“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但意合的时候有,意不合的时候也多。而且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之间,心里面便难免有些别扭。
这当然是一“偏见”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但它们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并非没有
理。胡思
想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答潘文叔》,当时叫“胡思
量”胡说和胡来则分别见于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和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
调》。南宋与金,那可是中原汉人最仇恨胡人的一个时代。
胡的本义是兽(领下垂
),番的本义则是兽足。番,也是用来指外族和外国的,叫番
,而且主要指西方诸族、诸国,叫西番。用兽
、兽足来指称外族、外国,毕竟不太友好,也不文明礼貌,因此胡、番便渐渐为西、洋所替代,比如西
、西服、西医、西学,或洋货、洋装、洋人、洋场。其中当然有一个过渡阶段,比如西餐先前就叫番菜;也不是所有的胡、番都能改成西、洋,比如番瓜(南瓜)就不能改叫西瓜。叫西、洋的也不一定就不带贬义,比如西患、洋相。但毕竟西、洋只是说
了一个客观事实,不像胡、番那样带有主观
彩,要好得多了。这说明民族偏见虽然在所难免,时代和社会也毕竟在
步,语言也不会一成不变的。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榴现在已经是“国货”了,也不再叫安石榴。就像罗汉不再叫阿罗汉一样,也是省掉了一个字。它还被老百姓用来作为多
多福的象征。中国民间用来祝愿多
多福的东西很多,鱼(年年有余)啦,莲
(连连得
)啦,枣和栗
(早早立
)啦。石榴既然“房中多
”自然也不妨“洋为中用”了。
还有一个“洋芋变土豆”的例是唢呐。唢呐这玩艺,在一般人心目中要算土得掉渣的乐
,地地
的“国乐”或“民乐”却原来也和胡琴一样,是从西域来的。唢呐原本
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金元时传
中国,其名则源自波斯语surna,所以又叫琐奈、苏尔奈。钹则比唢呐来得早一
,是南北朝时传
中国的。钹既然原本就是西域的东西,那西方的妖怪自然也能把孙悟空装在里面了。
琵琶、五弦、忽雷、火不思,都是西域拨弦乐,当时统称胡琴。火不思是乌特的一
,突厥语叫qobuz,译名也五
八门,什么和必斯、虎拨思、唬拍词、吴拨四,比较好玩的则有胡不思和浑不似两
。火不思后来变成了拉弦乐
,也就是二胡。二胡是典型的“中外合资”产品。北方的
尾、松香,南方的蛇
、竹
,中西合璧,北人南相,表现力极
,也就在民乐演奏中唱起了主角。
更重要的是,在中原华夏之人看来,胡人(也包括所有的“蛮夷”)不懂礼仪,不讲理,不守规矩,喜
“胡来”胡来也就是任意
来。之所以叫“胡来”就因为胡人喜
来(比如五胡
华什么的),也叫“胡
”所以胡来便是“像胡人一样
来”胡说便是“像胡人一样
说”胡思
想则是“像胡人一样思维混
”此外,胡扯、胡闹、胡言
语、胡搅蛮缠、胡说八
、胡作非为,意思和来历都差不多。胡,不是和扯、闹相联系,便是和蛮、非相对应,反正没什么好词。至于把神志不清时说的话称为“胡话”(胡人说的话),则鄙夷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汉语中用来指“老外”或“舶来品”的词,有胡、番、西、洋。胡,大约是用得最早的。它原本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即“胡人”所以,但凡叫“胡什么”的,多半来自所谓“西域”西域的概念,近一
的,在天山以南,昆仑以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葱岭即帕米尔
原)。远一
,则可到克什米尔和伊朗了。
中国和西域通很早。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便通了西域,以后又有丝绸之路,中亚文化也就源源不断地
中国。除了胡麻、胡葱、胡桃、胡豆、胡椒、胡萝卜,还有胡
(抓饭)、胡饼(烧饼)、胡茄、胡琴、胡笙模(也是一
乐
)。还有一些东西,虽然并不叫胡什么,也是从西域来的,比如苜蓿、
、石榴、琥珀、狮
。据周振鹤、游汝杰两先生云,它们很可能是当时外来语的音译。比如苜蓿和
源自古大宛语,琥珀源自突厥语,狮
源自伊兰语,或波斯语,或粟特语。石榴原本叫安石榴。安石,很可能是安息(在今伊朗),也可能是安息帕提亚王朝名Arshak的谐音。
琵琶也是从西域传的,起先叫“批把”不知是音译,还是因为它弹奏起来噼噼啪啪的。汉代刘熙的《释名》说:“批把本
于胡中,
上所鼓(弹奏)也。”他还解释说,琵琶演奏时,手往前推叫批,往后退叫把,所以叫批把。南北朝时,又有曲颈琵琶传
。曲颈琵琶源于乌特,是一
阿拉伯乐
,也
行于土耳其、伊朗、苏丹、
洛哥、阿拉伯文叫ud。它传
欧洲,就变成了琉特,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传
中国,则变成了琵琶,隋唐年间盛极一时,有
兹琵琶、五弦、忽雷(忽雷又分大忽雷、小忽雷)多
,大约也还在
上弹奏。“
酒夜光杯,
饮琵琶
上
”西域情调是很
的。
三、佛国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