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或“额角
”甚至直接就叫“额角
”比如“侬今朝额角
”就是“你今天运气特好”的意思。
野史中额骨最
的人是苏小妹。苏小妹据说是苏东坡的妹妹,曾被苏东坡作诗取笑说:“脚踵未
香房内,额
先到画堂前”可见其额
之
。小妹也不
糊,当即以老兄的长脸作答,
是“去年一
相思泪,今日方
到嘴边”也可见其脸面之长。看来兄妹两人都其貌不扬,一个“冲
”一个“
脸”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额骨最
的神则是寿星。谁都知
,寿星的额
又大又
还
突突的,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寿
”然而在上海“寿
”却是骂人的话,意思和北京的“傻
”差不多。因此傻里傻气就叫“寿
寿脑”上了当还一
觉都没有的则叫“寿
麻
”(也叫“寿
码
”、“寿
模
”),而呆
呆脑、土里土气、不懂世故、不通人情就叫“寿”这就奇怪,难
寿星不好?原来此“寿
”非彼“寿
”它不是寿星
,而是猪
。江南习俗,冬至之前,要买猪
腌透风
以备敬神之用,又尤以额
皱纹如寿字者为上选,叫“寿字猪
”简称“寿
”(参见薛理勇《闲话上海》)。所以,寿
的意思就是猪。显然,谁要是
了寿
,或被看作寿
,旁边便多半会有人在磨刀
了。
“寿”既然是猪“冲
”也跟着倒霉,都被看作是最好欺负,不斩白不斩的“翰大”;而怂恿那些“寿
寿脑”的家伙冲锋陷阵盲目行事,自己坐收渔利的行为,就叫“斩冲
”上海人一个个“门槛
来兮”好容易逮住一个“寿
”岂有不狠狠“斩一记”之理?
真不知长着一个大冲的寿星老儿听了会作何
想。
大约也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三、捣糨糊,还是倒江湖
上海人把傻叫“寿”成都人则把傻叫
“瓜”比如瓜儿(傻
)、瓜兮兮(傻乎乎)、瓜眉瓜
(傻
傻脑)。傻为什么是瓜呢?原来这“瓜”不是西瓜南瓜冬瓜葫芦瓜,而是“傻瓜”去掉一个“傻”字,就成了“瓜”
猪变寿
,傻
变瓜儿,其实都是方言在“捣糨糊”它总是在那里指桑骂槐,其结果,是
得我们连这三个字究竟是“捣糨糊”还是“倒江湖”也搞不清。杨东平先生的随笔集《最后的城墙》中就有一篇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我同意东平兄的意见“倒江湖”也好“捣糨糊”也罢,都有
调侃,有
无奈。但“倒江湖”在调侃无奈的同时,毕竟还多少有
手不凡、
莫测的英雄气“捣糨糊”就纯粹是调侃甚至嘲讽了。它往往有胡日鬼、瞎折腾、惹是生非、调
捣
的意思,也指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狼
很大,货
不怎么样的人。你想,糨糊就是糨糊,再捣也是糨糊。捣得越起劲,就越可笑。再说,什么不好捣,捣糨糊?所以,谁要是自称“捣糨糊”那他不是自谦,就是自嘲。
然而语言又是需要“捣糨糊”的。因为语言既不能“闹革命”又不能“倒江湖”咱折腾不起。要想生动活泼一,也就只有“捣捣糨糊”
北京人就最会“捣糨糊”
北京人是语言天才。话语到了他们嘴上,就像足球到了贝利脚下一样,怎么玩怎么转。一个普普通通的词,他们也能玩样来。比如“菜”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可北京人却整
颠菜(走人)、来菜(好事来了)、
菜(
活、
产品、
成果)、瞎菜(抓瞎)、歇菜(歇着)、
菜(
转向)一连串新词儿
来。这可真是太会
“菜”了。至于这些“菜”之间有什么关系,那就只有天晓得,所以是“捣糨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