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拴到窗外屋檐下,叫它当一个旁听生好了。”赵二爷说:“你不怕怠慢了它吗?”舅爷思忖再三,说:“那就在讲堂后墙上个木橛,给它一席之地就是了。”赵二爷说:“那也太委屈它了!”遂从袖筒里掏几锭银“请先生把它牵回去,在自己家里好好调教吧!”
舅爷把书布袋搭在肩上,乐呵呵地迈着方步,牵着犊儿回家,又发现卖犊的农夫凄凄惶惶地跟着他走,小犊也地望着农夫。舅爷问农夫:“给令堂大人抓药了么?”农夫说:“谢先生,家母见好了。可是,”他指着犊儿说“它的令堂大人病了,不吃草了。”舅爷忙问:“什么病?”农夫说:“想儿想病了!”舅爷拍着犊儿问:“你是说,它的母亲想它想病了?”农夫说:“是啊!”舅爷叹息说:“那你就把它牵回去,让它母团聚吧。”农夫摇说:“我没钱赎它。”舅爷说:“这就难办了!”又挠着想了半晌,说:“有了,你给我写一张借据就是了。”农夫再次摇“我怕还不上。”舅爷想了又想,忽地把他拉到一边,用手掌搭了个遮嘴罩,为他献计说:“你怎么这样死心儿?借据让我替你写,写上‘下一辈还钱’,不就拉倒了么!”舅爷为这个两全之策到无比地欣,频频挥手,目送农夫牵着犊儿远去。
从此,人们给舅爷起了一个外号叫“乔神经”并说这跟他有过一个羊妈有关。他发神经时,睛就像羊一样瞪得圆,黄琉璃一般的珠散放着奇光异彩。他留的胡须也是山羊胡。
一年以后,舅爷看见犊儿长大了,正在弓着拉犁耕地,轭在脊上磨血来,苍蝇嗡嗡地在脊上飞,漠然地看他。他又唉声叹气,悲伤不已,说:“呀,一年前,我发的什么慈悲?没让你上宰锅,却给你增加了拉犁的辛苦。你劳碌一生以后,还是要上宰锅的呀!看来,我是假慈悲了!”对鞠了一躬,挥泪而去。
正是由于这个犊,大人家再也没有请他任“家教”
舅爷与一只百灵鸟的缘分,是他在自己家里兴办私塾以后。我父亲已经成了他的弟。一个叫小福的学童把一只百灵鸟带到了私塾,把鸟笼挂在屋檐下,百灵鸟开始表现它善于歌唱的天赋。舅爷正在批讲《千家诗》,百灵的鸣啭使他怦然心动,他就放下书本,开始了启发式教学:“啊呀,回大地,鸟鸣不已。鸟在想些什么?大家听了,又在想些什么,能想起与鸟鸣相关的成语么?”一个学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想媳妇了!”学童哄堂大笑。舅爷不笑,连说:“好,好,虽说扯远了些,倒是学以致用了。”另一个学童说:“‘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咱的百灵比黄鹂唱得好!”舅爷拈须而笑说:“也好,百灵善唱,只是黄鹂对应着白鹭,不可用百灵攀比。”又一个学童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俺爹叫抓夫的抓走了,俺娘想俺爹哩!”学童们又哄堂大笑。舅爷肃然说:“不要笑,难得他小小年纪就想着爹娘,好,很好!”他见我父亲呆坐不动,忙问:“聪娃,你听见啥了?”父亲说:“我听见它在哭哩!”课堂上顿时哑然无声。舅爷问:“它为什么哭?”父亲说:“它在林里的时候多么自由自在,如今困在笼里像囚犯一样,怎能不哭?”舅爷惶惶然,又问:“有相近的成语么?”父亲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大家又侧耳细听鸟鸣,果然听了柔细、哀婉的声音。舅爷说:“可见耳朵与耳朵是不一样的啊!”小福说:“今儿清早,还有一只跟它一样的小鸟儿飞来找它,它扑棱着翅膀,咋也飞不去。它俩就隔着笼,啾儿啾儿地说了老半天的话儿哩!”舅爷怅然望着百灵,又问:“娃们,应不应该让它飞回林里去啊?”大家齐声说:“应该!”小福也说:“我看也应该!”舅爷打开鸟笼,说:“鸟啊,你就谢谢我这一屋好娃,走吧!”百灵“唧溜儿”叫了一声,扑闪着翅膀飞向天空,又翻了一个跟折回来,叫数声,翩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