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虽是平凡的小,但它密实、圆、可咸可甜。它在芸芸众生中,活得平安,但非挂帅招徕,故成不了被弹打的鸟,不必面对大风大狼大起大跌。汤圆最重沉默“收”,不咬开它,不知里真相,倒是间谍首选。一颗收不严的汤圆破裂了,馅儿便散在汤中,坏了大局,非常惹嫌——所以它的守很重要。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还有,一熟即浮的表现相当脆,是非分明。汤圆重新鲜,不能久搁,在汤中久了,开始,或变糊,或变味。不成形不成气候。
台湾九份地的芋圆和番薯圆,也是汤圆一族。它们比较Q,而且乡土味。
那天我走过南京西路的“王家沙”,它不算太“老”,只五十七年历史,在上海则是无人不识。橱窗内望,见人龙在等候,师傅们当众制作,现包现卖。据说店中有“四大名旦”:酥饼、两面黄、生煎包及鲜小抄手。其实他们以蟹粉心最引,全年供应。现卖的清炒蟹粉或净炒蟹油各二百元一斤。心系列有碧绿蟹粉、蟹粉泡菜饭、蟹粉大白菜卷、蟹粉馄饨、蟹粉生煎、蟹粉小笼、蟹粉汤包、蟹粉豆腐…
上海的汤圆名店各有特。
面世才三年的“新发明”,是蟹粉汤圆,五块钱两颗。这款咸汤圆,就像一个小小的蟹粉狮,穿上一件白丝棉袄。香鲜可,极受迎,一天可卖一万颗。
有“桂酒酿”,实心小,因有酒酿同煮,桂香而微酸,我最这个,可在南货店买材料自己。“珍珠圆”是湖北特产,以一层亮晶晶的糯米为衣,在笼屉中蒸熟。
“沈大成”心店有一清明团,又唤“青团”,碧绿得像假,用叶加糯米粉团成,拳大小,油汪汪的。是菜蔬葱香。
我印象最的,是在陆家咀某店(因不会回,所以没记下名字),餐后有甜“凉瓜汤圆”,说是汤圆,却不带汤,一颗一颗独立分包。用凉瓜糯米粉,裹红豆沙或绿豆蓉作馅。沾上黄豆粉的外,仍苦着一张脸地,吃嘴里,还是苦,苦到凉,便是甘,然后才展到甜。第一次尝到那么有趣的圆,只为中国人创意喝采。
汤圆是现世凡尘一及时珍惜的恩小团圆。
南京东路上的“五芳斋”,已有百年历史,以善制汤团、苏式四季糕驰名。1956年,陈云主中央财务,最吃名产“猪油汤圆”和“芝麻汤圆”追溯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时,就经常到“五芳斋”了。这么多年过去,他仍没忘。可见吃的是情。特务的另一面也不过如常人生活。